新闻动态

高手教师, 其实都是靠“笨方法”抓成绩的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8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很多人一提到高手老师,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神奇的画面:

课堂气氛活跃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、成绩稳步飙升。

可真和这些高手老师聊过之后才发现,他们用的招数,

其实一点都不花哨,反而“笨”得很,但就是见效。

我把身边几位同事的做法整理了一下,分享给大家。

错题卷:把学生“坑”过的地方再坑一次

我们年级做的随堂班测,其实特别简单。

全是学生自己在同步练习册里做错过的题。

第一次做错没关系,老师会讲;

但几天后再来一份,还是那几道熟面孔,再错就没借口了。

有学生刚发卷子时还笑:“这道题我记得!”

可等交卷一看,还是错了,这就说明没掌握牢。

经过几次这样的错题循环,他们开始对这些题产生条件反射:

一看到,就自动想起正确解法。

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来说,这比盲目刷题有效得多。

不是题做得多才进步,而是错的题不能再错。

背诵表格:让学生自己逼自己

我认识一个语文老师,开学第一周就会干一件事——列背诵表。

纵向是需要背的篇目,横向是学生姓名,全班分成8个小组,每组一个小组长。

背诵的流程很简单:

组员找组长过关,合格就打勾,可以提前背,但不能拖延。

到周末时,没完成任务的小组长会被全班点名批评,

久而久之,没人愿意拖后腿。

我见过她的学生在走廊里背《出师表》,

背得满头大汗,组长就站在旁边一脸严肃:“不流畅,不打勾。”

这样的自我管理,比老师一个人催有效得多。

课堂做题:说一遍不算数,要立刻动手

我有个数学同事,讲课时特别强调边学边练。

比如讲到一次函数的性质,他不是一口气讲完再布置作业,

而是直接让学生翻开同步练习,当场做两道相关题。

他会在教室里走动,发现学生做错,当场点拨。

这样一节课下来,学生不仅听懂了,还马上在纸面上落实了,记忆也更牢。

这跟那种“今天讲,明天练”的模式完全不同。

后者等到练的时候,学生早忘得七七八八了。

默写验收:老师亲自下场

背诵关可以交给小组长,但默写关,必须老师亲自来。

原因很简单——很多学生嘴上能背溜,但一落到纸上就漏洞百出。

我一般会用早读的最后10分钟来听写或默写,

错了的孩子当天就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抄写订正,直到合格为止。

有时第二天还会来一次复查,免得他们抱侥幸心理。

久而久之,他们自己会提前在家默一遍,因为没人想在同学面前被二次点名。

为什么这些“笨方法”反而是高手之道?

回头看,这些做法都不复杂,也没什么神秘技巧,甚至挺枯燥的。

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——反复。

课堂做题,当堂反馈,不让错误过夜;

背诵有表格,分组互相监督,谁也不敢掉队;

错题卷循环出现,直到条件反射般写对;

默写验收一丝不苟,逼着学生真正落到笔尖。

这些看似“笨”的方法,其实是在帮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。

与其追求花里胡哨的速成技巧,

不如让这些简单动作长期、持续、扎实地执行下去。

写在最后

当老师时间越久,越能体会到一句话——简单的事,坚持做,就是高手。

教学从来没有什么神奇的捷径,

更多时候,就是一点一点盯,一遍一遍练,一关一关过。

成绩,其实都是这样“笨”出来的。

你平时在课堂上,还有哪些这样的“笨方法”?

欢迎留言分享,说不定下次我就能在文章里写到你的经验。

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腾讯分分波动值详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